第29章 万民伞

翠果狡黠一笑,朝后面招了招手。

四个小伙子小心翼翼的将一把大伞撑开。

没看错,是一把伞,很大一把伞。

几乎有沙滩遮阳伞辣么大。

纸质的,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。

待走进仔细一看,原来是满满当当的毛笔字签名!

“万民伞?!”

人群中又一次炸了锅。

“翠果,这是?”

“武大哥,当日你们匆匆离开清河,乡亲们没来得及准备,此次听闻你的下落,便制作了这把万民伞,央我代为转送,以示感激之情!”

武大郎并无多大触动,不就是一把伞么,搞得阵仗倒挺大。

但宋朝本地人都知道这把伞的意义。

尤其是当官的,对这万民伞更是可望而不可求。

这把小小的伞,以及那一个个署名,代表的可是民意!

一般只有声望极好的官员在卸任之时,才有幸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厚赠。

一把万民伞,几乎是为官一任的最高荣耀。

而此刻,竟送给了一个其貌不扬的郎中。

杨煜的声音有些颤抖,比武大郎这个正主还要激动得多。

“贤弟,看来你在清河所行的善举,远不及传闻中的十之一二,我阳谷县的百姓有福了!”

武大郎从善如流,恭恭敬敬的把万民伞接了过来,摆在了店里最显眼的位置。

终于可以剪彩了。

丝绸太过贵重,便用一段红布替代。

杨煜居中,潘金莲和武大郎一左一右,在喝彩声中,手起剪落。

潘金莲是明面上的东家,拗不过武大郎的一再要求,只好抛头露面。

至于许万三,作为背后的金主,延续了一贯的低调作风,这种活动更是避之不及。

总之,这场开业活动在武大郎的全权统筹之下,算是打响了头炮。

“各位父老乡亲,金莲医院阳谷店今日正式开业了!为答谢各位的支持,本店准备了一系列优惠活动,内容如下!”

奶奶的,要是搞个扩音器就好了。

武大郎喊得腮帮子发疼。

“第一,本店开业的前十天,每天随机抽取三位进店的贵客,看病抓药全部免费!”

“其次,即日起至除夕之前,本店消费一律八折!”

“第三,本店由武某亲自坐堂,问诊开方均不收费,也可以拿药方去其他药铺抓药,但本店保证所有药材货真价实,假一赔十,且均为市场最低价!”

有药材许在背后撑腰,武大郎的开业宣言底气十足。
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
武大郎早已摸清了阳谷县的医药行业。

三家医馆,一家生药铺,背后其实是同一个神秘东家。

家族企业的垄断,主事之人是在清河已经打过交道的孙管事。

经营策略和清河生药铺一个路数,收费死贵不说,往往还药不对症,一直吊着你,往里面不断扔钱。

反正只此一家,爱看不看。

阳谷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。

先前在清河败下阵来,是因为官商勾结,被逼无奈,武大郎心里一直憋着一肚子火。……

先前在清河败下阵来,是因为官商勾结,被逼无奈,武大郎心里一直憋着一肚子火。

现在有杨煜这个阳谷二把手做后盾,老子还能怕你?

不招惹便罢,要是还不长眼,新仇旧怨,老子一并跟你算账!

所以正如武大郎所预料,这开业宣言一经发出,金莲医院即刻爆满。

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

这就是普通老百姓最朴素直白的抗争形式。

武大郎身穿白大褂,乐此不疲的坐堂接诊。

积分与金钱双飞,还有名利声望加持,真顶!

“大哥,外面来个几个生人,说是什么商会的,来给咱们道喜。”

“去看看。”

靠!冤家聚首啊!

“武神医,别来无恙呐!”

“孙管事,托您的福,清河待不下去了,只好来阳谷讨口饭吃。”

“哈哈,武兄说笑了,那是清河县的庙门太小,装不下你这尊真佛——阳谷县却大得多了,更方便大展拳脚嘛。”

“确实是因祸得福,所以说得感谢您么。”

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今后咱们就在一口锅里搅勺了,孙某和药商协会的几位同仁特意赶来,恭贺你新店开张。”

“抬上来!”

又是一块牌匾,“清河神医”,落款“阳谷商会”。

靠,这是赤裸裸的排外啊。

明明白白的告知,你只是个外来的和尚。

武大郎不想在开业的好日子生事,故意装作不知,依旧客客气气。

“各位前辈客气,武某先谢过了——虎子豹子,把这块匾额挂在清河万民伞的下边,正好合适。”

“武兄,不打算请我们进去观摩观摩么?”

奶奶个腿儿,脸皮比老子还厚。

“请。”

武大郎声音冷冰冰的,脸拉得老长,这几位却视而不见,逛的津津有味。

不过一圈下来,却神色各异。

简单总结一下,就是五分惊讶,三分嫉妒,还有两分失落。

“武兄,此处人多眼杂,可否借一步说话。”

“呃……那就去后院吧。”

真TM烦人,狗皮膏药似的。

武大郎领着几人进了后院,没往屋子里让,故意带到了厕所旁边的一块空地。

“孙管事,麻烦有话直说,你也瞧见了,前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呢。”

“武兄稍安勿躁,今日这一席话的份量,恐怕比你接待成百上千个病人挣得还要多。”

“众所周知,武某替人瞧病向来是不收钱的。”

“哈哈,咱们明人不说暗话,你这招棋走得确实妙,虽说看病钱省下了,但卖药可没少赚吧?”

这孙子,的确聪明,一下就猜对了一半。

武大郎不置可否。

孙管事见武大郎沉默不语,自以为料事如神。

“咱就说开门做生意,哪有不为了钱的嘛。之前在清河是孙某太咄咄逼人了,开得条件确实过于苛刻了些,在此先道声得罪。”

“好说。”

看你这次又要闹什么幺蛾子。

“武兄之所以不愿屈居人下,而是自立门户,肯定是为了挣大钱,那不如同我等一起联手,做强做大,再创辉煌!”……

“武兄之所以不愿屈居人下,而是自立门户,肯定是为了挣大钱,那不如同我等一起联手,做强做大,再创辉煌!”

“有何高见?”

“这几位都是阳谷药商协会的成员,也是阳谷县各家医馆药铺的掌柜,只要我们抱作一团,统一定价,那还不是想赚多少便是多少!”

“这么牛逼?”

“那是!一文钱进的药,咱就是卖一两银子,十两银子,也全由咱说了算!”

“据武某所知,几位掌柜的明面上似乎互不相干,其实吃得都是同一家的饭吧——武某何德何能,敢与诸位一起分食。”

“哈哈,武兄果然敞亮!那咱也就不藏着掖着,实话说,若不是阁下同杨大人关系非同一般,这一横杠是万万插不进来的。”

“既然如此——”

武大郎瞧着面前几人得意的神情,故意来了个大喘气。

“武某就不瞎掺和了,各位请回吧。”

“你可想好了,如果不加入我们,那就是敌非友了!”

“如此友人,武某不屑与之为伍。”

孙管事明显有些气急败坏,但更多地还是不解。

“为什么?”

“道不同不相为谋。”

“好小子,咱们——”

“走着瞧是吧?就只会这一句呀,也太没文化了,敢不敢换个词,比如——撒有拉拉!曲尼麻嘚!”